清明时节话养生 我院老人不负春光 休养身心




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


《清明》
(唐)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清明时节,万物复苏,春意盎然。天地清朗,草木萌新,身体迎来吐故纳新、阳气生发的好时节。
在中医眼中“清”是指:心要清、意识要清、身要清,达到心、意、身三清;“明”包括两明:一是眼要明,二是心要明。
中医认为,春季是机体生长的重要时期,清明时节春游踏青祭祀等活动可以舒筋活络,助阳气生发,顺应肝脏升发、条达之性,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帮助人们去除体内积滞,疏泄气机,调节中枢神经系统。
同时,人体的阳气处于上升、向外发散的状态,易生肝火、肝风内动,且湿气往往会阻碍阳气的正常生发和运行,容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,还可能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,很可能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、过敏性疾病等。

我中心保健中医认为,清明时节也是养生的重要节点,人体阳气升发,肝气舒展,正是顺应天时调整身心的好时机。




节后 老人饮食有节身体好

气清景明 老人饮食


清明后,饮食调养应以柔肝祛湿、清肺润燥为主。多吃菠菜、芥菜、芹菜等绿色蔬菜,以及绿豆、菊花等清热解毒的食物。这些食物有助于清肝明目、滋养肝血。同时,适当食用大枣、枸杞子、胡萝卜等滋养肝血的食物,以及食用荠菜、黑木耳等凉肝止血的食物。此外,宜饮清茶,搭配枸杞子、大枣、菊花等养肝食物一起泡茶饮更好。

清明后,中老人少吃荠菜和香椿。荠菜和香椿是春天的时令蔬菜,很多人喜欢,尤其是中老年人,但其实不利于健康。
因为清明后的荠菜已进入开花期,茎叶纤维老化粗糙,营养价值大幅下降。中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,易引发腹胀、便秘等等。荠菜含草酸较高,过量食用可能干扰钙吸收,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。
香椿虽被称为“护肝菜”,但其亚硝酸盐含量随着采摘时间延长而剧增。而中老年人的代谢能力较弱,如果没有很好地焯水,很可能引发头晕、恶心等症状。此外,香椿属“发物”,中老年人食用往往易诱发旧病发作。
清明后 多吃“抗炎菜”

如;洋葱木耳炒鸡蛋、南瓜蒸蛋、海带豆腐汤、山药排骨汤等菜肴,不仅具有消炎功效,还能助眠、健脾,提高免疫力。老年人要多吃这些菜肴,保持身体健康。其他抗炎食品,如大蒜、生姜、菠菜、西兰花等。这些食品,都富含抗氧化物质和多种维生素,有助于消炎杀菌、提高免疫力。
清明后三不吃
在民间经常流传:“清明三不吃,吃了春难安”。清明过后气温攀升、细菌滋生,如果不忌口,轻则肠胃受损,重则诱发旧疾!
1、不吃过季水果。
2、不吃隔夜蔬菜。
3、不吃冷饮凉食。



节后 老人起居有常 防寒保暖

老年人遵循“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”的春天养生法则。早睡早起,清晨6点左右起床,顺应阳气升发之势。卧室保持适度通风,减少细菌滋生,但需注意“穿堂风”。
清明时节,民间流传着诸多谚语,如“清明不雨冷飕飕”,这句俗语直观地反映了清明时节若不下雨,后续天气可能会持续偏冷的现象。清明过后,老人仍然要“春捂秋冻”。减衣应遵循“下厚上薄”原则,尤其是老年人,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,更要注意防寒保暖。



清明时节话养生



节后 老人宜多户外运动

户外踏青,晒太阳,形神兼养。老人户外活动可以吸收自然界的阳气,提升肾气。阳光照射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,对骨骼健康非常有益。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,出行时随身携带药物,以防意外情况发生。
中医认为“动以养阳,静以养阴”。清明时节顺应大自然的阳气流动,让身体气血随之加快,既养阴润燥,又助阳升发。



清明时节话养生
生阳健体“保健操”
升阳跳:补充阳气改善睡眠。
肩颈操:改善血液循环,预防颈椎病。
提膝摆臂:提高心肺功能。
手臂操:疏肝健脾。
甩臂功:加速新陈代谢。
每一式动作可重复30-50次。

回春保健操。有多种健康益处,包括改善血液循环、增强免疫力、缓解疼痛等。这套保健操融合了中医经络理论和关节运动学原理,通过系统性的肢体动作配合呼吸调节,实现身心协同调理。


节后 老人保持情绪愉悦
清明节前后,是寄托哀思、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。然而,有些人往往因为过度悲伤、情绪低落等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专家表示,在扫墓祭祖时,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悲伤过度。清明过后也要“戒怒戒郁”,学会调节情绪,保持心情愉悦。我们通过娱乐活动、唱歌、听音乐、看电影等方式来放松心情,缓解压力。按摩太冲、足三里等穴位,每日早晚各揉按3分钟,起到舒肝解郁、强身健体的作用。



清明时节话养生



节后 巧用艾草升阳气
清明过后,巧用艾草温通经络。艾草是一种温性的中药材,具有温通经络、祛除寒湿、补益人体阳气的作用。利用艾草进行养生自古至今。
例如,用艾草熬水泡脚泡澡,可以促进血液循环、缓解疲劳;而且艾灸大椎、命门、至阳、气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合谷穴等穴位,可以起到补充阳气、调理脾胃、抵御病邪入侵的作用。



清明养生二妙法
①疏肝解郁 宽胸理气。按揉太冲穴、膻中穴,疏解心中郁结,以保持情志舒畅。
②健脾祛湿 升举阳气。艾灸足三里、神阙等穴位,调理脾胃气机,温阳散寒,扶正祛邪。
-END-

清
明
时
节
气清景明
万物皆显

图片|北京康宁养老照料中心(提供)
文章|北京康宁养老照料中心(撰稿)头部插画|96编辑器原创(免费提供)
图形设计|96编辑器原创(免费提供)

扫一扫,关注老人
